全國咨詢熱線 400-6652-485

申請指南

美國傳播學博士的申請經驗總結

來源:哈魯教育 2014-02-28

  美國博士申請需要什么條件呢?當然想申請美國的博士要對與美國學校的要求有所了解,下面給大家分享美國傳播學博士的申請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現在我的申請已經告一段落了。雖然最后去哪個學校還沒定下來,但我手頭已經有了一個不錯的全獎offer。從09年申請的失敗到10年的成功,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段往事,我總有種不可名狀的感慨。我決定把我申請的經歷寫出來,不僅僅是要記錄這段往事,更是想給有志于走這條路的人一點啟發(fā)。因為去美國讀傳播學的中國人雖然這幾年在不斷增多,但總體仍然偏少,我們基本上仍屬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第一代人。我走過彎路,撞過南墻,但我希望我的同胞們能走得更平順——畢竟我們都是中國人。

  先介紹一下我的背景。我07年本科畢業(yè),英語專業(yè),母校是一所在新中國光環(huán)逐漸褪去的重點大學。由于種種原因,我選擇了出國讀傳播學,于是07年秋季我來到了這所現在可以稱為我母校的大學。我的專業(yè)方向是網絡與社會——一個近幾年在美國傳播學界頗為流行的方向。

  我決定讀phd是在08年夏天。一方面是因為美國工作很不好找,更重要的是因為我覺得我很適合做個大學教授,我也喜歡在大學里做個老師,所以我就必須讀phd。岔開說一句,我記得百度的ceo李彥宏曾經說過,人應當學著欣賞自己。如果我們想在這個社會立足,就必須學會趨利避害,學會把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限,并盡可能地將自己的劣勢對自己會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點。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客觀地評價自己,學會看清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當然,這非常困難,只有你自己能看清楚自己,任何人都替代不了你。在美國讀了文科和社會科學的phd,將來基本上就是當老師了;如果你無意于做老師,千萬不要把四年的青春耗在大量的閱讀、寫作、教課和研究上。

  美國的傳播學博士一般只有秋季入學的program,所以08年秋季申請的是09年秋季入學。我記得08年的冬天特別寒冷,這情景似乎應了當時極端低迷的經濟形勢——用李清照的詞來說,就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經濟不好的直接后果是大批美國人選擇進入graduate school。傳播學及其相關專業(yè)(新聞、廣告)的一個基本特點就是對語言文化的要求特別高,所以當大量美國人涌入這些專業(yè)的phd program之后,對留學生的申請就產生了極大的壓力。另一個影響就是給留學生申請獎學金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為美國一般只有公立學校才開設傳播學的phd program,而經濟低迷會影響到政府收入進而減少對公立學校的財政撥款,所以很多傳播學phd program都因此減少了對博士生的資助。簡單來說,這兩年留學生申請傳播學phd program面臨的問題就是:1、申請人數多,2、可錄取的人數和提供的獎學金少,3、語言文化要求高。

  再說一下我08年的申請條件。說起來慚愧,幾乎什么都沒有。除了還說得過去的gt成績和gpa,以及幾個尚未做出結果的research project,我一無所有。美國的master program基本是2年完成,2年時間要求學生能拿出一些像樣的研究成果來,是比較困難的——我這樣說并不是因為我在為自己開脫,而是傳播學絕大多數的master學生,特別是留學生,的確什么研究成果也沒有。如果放在往年,也許我可以拿到一個一般學校的offer。但在08年的嚴冬面前,我只收到了一個一般學校的admission。

  當時申請失敗,我很沮喪;特別是當我聽說我老家有一些長舌婦看我的笑話、說我父母的難聽話,我更是懊惱。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我的成功是與我的父母聯系在一起的,盡管他們從來沒給我施加過壓力。我并不避諱這段失敗的經歷,是因為我認為那是我人生中一次寶貴的財富;它讓我更加堅強、自信、樂觀,更有主見和能力去面對人生中的挫折。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擊垮而一蹶不振。痛定思痛之后我決定延期畢業(yè),再申請一次。一年之后,我的resume上有3個conference presentation、1篇conference paper。我已經拿到了一個學校的全獎offer和另一個學校的admission(他們現在還沒發(fā)獎學金)。前一個學校的program director打電話告訴我,他們去年只給了2個人全獎,但他們對我非常滿意,整個委員會給我的打分是最高的,所以他們決定給我全獎offer。能在一個美國人占據絕對優(yōu)勢的專業(yè)里取得這樣的成績,我非常高興,也非常自豪——因為事實證明我們中國人只要經過努力,可以做得比美國人更好。在下面的篇章里,我將按照不同的主題,并聯系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大家介紹申請傳播學phd program的情況。

  一、申請傳播學phd program的基本條件

  我聽說在有些學校的傳播學phd program,招生委員會會首先預審一遍你的材料,主要是你的gt成績和gpa。如果你這兩項達不到標準,有些program(比如usc)會直接扔掉你的材料。

  一般來說,對于傳播學的phd,gre verbal至少要500分,寫作4.5比較保險。usc要求gre最低1450到1500(這可是內部消息哦,usc的網站上根本沒有寫出來,我是托了內部人士才打聽出來的)。

  toefl一般學校都沒有硬性要求,起碼不要低于100。有些學校對口語有比較高的要求,比如purdue(27)、ohio state(29)、usc(27)。至于說達不到這個要求是不是真的就一點希望都沒有,至少purdue的director給我的回答是“沒有可能”。但是,美國也是一個講人情的國家,傳播學系更是一個講人際關系的部門;如果你能獲得program內部某個教授的青睞,他會去和招生委員會商量。

  gpa不要太低。這個一般學校都沒有一個硬性標準,一般碩士的不要低于3.7就可以了。

  我自己的gt成績和gpa都屬于那種不太高的,在申請之初我還因為這個(特別是我的gre verbal)捏了一把汗。所以,我的經驗告訴我:1、gt成績和gpa是為了篩掉一批水平過于低的學生,所以一般學校不會把這個看得太重(usc除外);2、如果可能,gre盡量考到600分以上就能高枕無憂了,起碼不用像我一樣整天為此憂心忡忡。

  順便說一句,在美國申請傳播學博士,必須要有碩士學位。這和絕大多數phd program都不同。

  過了這一關,你就可以開始選校了,這是申請正式開始前最重要也最繁雜的部分。

  二、選校

  1、選校前要做的工作

  在選校之前,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申請原則大家必須要掌握。美國的大學招生制度奉行的一個原則是,一般只錄取和自己program研究領域一致的學生。這其實是個對雙方都有好處的規(guī)則。從招生委員會的角度來講,如果他們能招到一批符合這個program特點的學生,這些學生在校期間的研究成果就會促進program的發(fā)展。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只有進入一個符合自身研究方向的program,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授和學校的資源,提高自身的水平。試想如果你去了一個沒有哪個教授和你的研究領域一致的program,有誰會指導你寫論文,有誰會愿意跟你合作呢?這其實就跟談戀愛一樣,彼此不合適的人在一起只會相互折磨。切記一點,千萬別只盯在top school或top program上面,因為那不一定適合你。

  確定了這個原則,大家就要做兩件事了。首先你得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如果你本科是學這個專業(yè)的,找到自己的方向比較容易;但對于轉專業(yè)的同學來說,你必須抓緊時間在第一年確定你的研究興趣。因為master program只有2年,時間有限;只有先確定了方向,才能做些有針對性的研究。如果等到第二年才拖拖拉拉確定了自己的方向,你根本沒時間做相關研究,申請時沒有研究成果就會非常被動。這也是我去年申請失敗的一個教訓。

  第二,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后,選學校也就相對容易了。和自己研究方向沒有關系的program千萬不要申請,因為你不可能拿到admission只會浪費錢(這是我們系主任的原話)。因此,在申請開始前,你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找到適合自己的program。

  2、選校的過程

  美國有傳播學phd program的學校并不是很多,但要是一個一個看下來也能把你累死。所以,借助nca的專業(yè)排名去找學校是個捷徑。nca是美國全國傳播協會(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的縮寫,是傳播學研究的權威組織之一。它把全美的傳播學phd program按研究領域進行排名。目前能找到的最新的phd program排名是04年的,很老、有些地方的確不靠譜,但能提供一定的索引依據。

  找到具體的program之后,怎樣確定這個program是否適合自己?我的經驗是,program網站上有幾個內容是一定要看的:教授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最近的research project、program的簡介。第一項最重要,如果找不到與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教授,就放棄這個program。第二項內容有助于幫你了解這個program近期的發(fā)展方向以及某些教授近期的動態(tài)。這個也很重要,因為有的教授可能雖然對a很感興趣,但近期的工作集中在b上面;如果是這種情況,有可能這個教授自己在調整方向。因此了解這些信息對全面把握教授的研究領域很有幫助。至于program的簡介,不少學校都是敷衍了事的官方行文。但有些學校的還是可以看一看的,比如cornell、ucsb、michigan state,都介紹了自己program的研究領域和特點。

  除了專業(yè)之外,地域也很重要。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機會多,將來找工作容易(即使是找大學教授的職位也是如此)。而且,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接觸新事物也多,對你的思維也有幫助。一般來說,東西海岸和德州是最佳選擇。在這些區(qū)域內,有一些很不錯的傳播學program,比如cornell(新媒體)、rutgers(新媒體、組織傳播)、nyu(大眾傳媒)、u buffalo(新媒體)、usc(新媒體)、ucsb(人際傳播)、u penn(政治傳播、大眾傳媒)、penn state(健康傳播、大眾傳媒、新媒體)、north carolina(文化研究)、stanford(政治傳播、新聞、大眾傳媒)、ucsd(批判研究)、ut-austin(人際傳播、大眾傳播)、texas a&m(修辭、組織傳播、批判研究)。

  中西部要差一些,但中西部有很多非常好的傳播學phd program。比如michigan state(健康傳播、人際傳播、新媒體)、wisconsin-madison(大眾傳媒)、northwest(修辭、文化研究)、uiuc(什么都很牛)、ohio state(新媒體)、iu bloomington(大眾傳媒)、purdue(健康傳播、組織傳播)。

  選校時除了把握研究領域一致的原則,還應當公正客觀地評估自己的水準。硬性標準無非是你的gt成績、gpa、研究成果,軟性標準就是你的思維水平和理論基礎了。你到底處在一個什么水平上,這是任何人也沒法替你回答的,具體怎樣評估也說不清。我的經驗是,首先搞清楚自己現在的program在全美傳播學系當中處于一個什么樣的位置,然后搞清楚自己在這個program里面處于什么樣的水平;只要不是低于平均水平,申請同等檔次的program就沒有太大的問題。

  q&a

  美國不是隨便你什么時候畢業(yè)嗎,那我為什么不能master讀長一點這樣準備研究的時間更充分?

  第一,雖然你的確可以延期畢業(yè),但你的i20上有明確的年限。比如,我的i20上寫明了是4年,所以我再慢也得在4年內拿到master學位。第二,傳播學的master program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獎學金的,比如現在給我offer的學校就明確說他們的master是不給錢的。所以你多拖一年你就要多花一年的錢。而且,作為留學生,為了保持我們的f1簽證有效,每學期必須選一定數量的學分(一般是9個),這又要花掉很多錢。第三,因為一般人都是2年拿到master,如果你讀得時間太長,申請的時候你就要對此做出解釋,否則對方招生委員會就會懷疑你的能力。因此,綜上所述,我的建議是:能2年畢業(yè)就2年畢業(yè),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推遲畢業(yè)。

  我是不是應該放棄自己的興趣,以迎合一些很好的program?我是選擇一個好學校還是好program?

  我覺得這兩個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完全因人而異。以我的例子來說,我是個很難委屈自己的人,不喜歡的就是不喜歡。所以我不可能為了一些很好的program(例如stanford)放棄自己的研究興趣。如果你有足夠的能力去改變自己那又另當別論了。

  至于第二個問題,我自己想學點東西,不想畢業(yè)以后只拿個名校的文憑,所以我選擇了好的program。當然如果你覺得你只想拿個牛校的文憑裝裝門面騙騙無知的普羅大眾,那也無所謂。

  傳播學phd program的排名在哪里能找到?

  nca網站上有一個pdf文件,署名為a study of the reputations of doctoral programs in communication 2004,直接搜就能找到。

  申請本校是不是容易點?

  absolutely no! 去年我就被本校拒了,今年估計也夠嗆。我的一個朋友的教授跟她說,我們學校一般不鼓勵master學生留本校讀phd。當然是否每個學校都是這樣我不好說,但是起碼申請本校不是絕對保險的。

  三、研究經歷

  本來是不想寫這一部分的,但是考慮到現在的申請形勢,我覺得如果想申請傳播學phd program,還是有一些研究經歷的比較好。我不敢說當經濟形勢好轉了申請是否會變得容易,但是既然生不逢時,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千萬不要拿文化背景作為懶惰和逃避的借口,因為你申請的時候,你是在和美國人競爭;招生委員會不會因為你是留學生就降低對你的要求。如果說美國人做到80分就行了,我們要做到85分90分;如果說美國人付出80%的努力就行了,我們要付出90%甚至100%的努力。去年當我為申請準備論文、套辭的時候,實在堅持不下去時,我就是這么對自己說的。

  做研究對碩士生來說是額外任務,因為碩士生的任務就是修滿學分畢業(yè)走人,教授也不會主動去找碩士生幫他們做research project。所以,如果想積累一點研究經歷,你必須變得主動、積極。這對絕大多數中國學生來說并不容易,因為我們的文化背景并不鼓勵我們這樣做;再加上文化差異和溝通的困難,很多中國碩士生與教授幾乎沒什么聯系。但是美國的文化恰恰要求你積極進取,主動爭取。我覺得很多中國學生有能力,缺乏的只是意識和行動力。有時候膽子大一點,臉皮厚一點,手腳利落一點,生活反而會容易許多。

  想做出點研究成果來,首先要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前面已經說過了,最好在第一年就能定下來方向,并著手開始一些準備工作,比如找一個愿意指導你的教授。所謂“愿意指導你”,不僅要求你和他的研究領域一致,還需要讓他覺得你的研究有價值,值得讓他花時間和精力。我們好像總覺得老師的職責就是要指導學生,但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什么應該的事;所謂的職責,也只是在有利可圖的前提下進行的一種投資。所以,你的research project一定要符合教授的研究方向,要是他現在也想做的東西。另一個能吸引他們與你合作的籌碼就是論文發(fā)表之后的署名,這招對assistant professor更有用(因為他們還沒拿到tenure,所以急于發(fā)表盡可能多的論文)。有的教授可能只要掛個名,第幾作者他們無所謂;有的則要求必須是第一作者。

  另一種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的方法就是加入教授現在的research project。傳播學不像理工科program有很多project,所以一般來說教授的research team里是只有博士生的。那么作為一個碩士生怎么能擠進去呢?你要不斷地跟他聯系,一開始不要提project的事,跟他討論學術問題。等到過了一段時間,你覺得他應該認可你的能力了,再跟他提加入他的research team的事。碩士階段跟教授做project就權當是積累經驗好了,運氣好能拿點錢,但這完全取決于你的運氣。加入他的research team后,要表現得更加積極。這樣將來project做出點成績來的時候,你也能混上個第n作者了。

  除了發(fā)論文,參加會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途徑。一般來說,論文被會議采納比起被學術期刊采納要容易得多,所以對碩士生而言,把論文投到會議上是一種比較現實的做法。美國傳播學有兩大學術機構:全國傳播學會(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nca)和國際傳播學會(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ca)。還有一個新聞與大眾傳播教育協會(association of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aejmc)。一般來說,想要進入這三大協會的年會必須得是完整的論文,也就是說要搜集數據、分析數據。這樣一來,加上irb評審的時間,沒有大半年是完不成的。所以master學生想參加這種級別的會議就得采取曲線救國的辦法。比如,nca有一個division叫research in progress: roundtable discussion,參加者只需提供proposal;aejmc有一個midwinter conference,標準也不高。master學生可以去參加這些要求相對比較低的會議或division,門檻很低。

  另一種曲線救國的方法就是去參加一些級別比較低的會議。這種方法我并不推薦,因為去開會積累研究經驗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多認識一些知名教授,多交一些朋友,建立自己的職業(yè)關系網。沒來過美國的人可能都以為美國人鐵面無私不講關系,其實人際關系在美國也非常重要(只是美國人一般把法律和規(guī)則看得更重,不像中國人為了某種“關系”可以無視法律和政策)。在傳播學系,人際關系更加重要,因為我們從本質上來講就是研究人際關系的。所以,去級別較低的會議不容易遇到知名教授和優(yōu)秀的學生,也就沒多大意思了。

  通過上面對美國傳播學博士的申請經驗總結,相信對于很多計劃申請美國博士的學生可以參考上面的信息來提前做好申請美國博士的準備和規(guī)劃。

  經典內容回顧:

  1.美國一個月生活費清單

  2.美國教育真的糊涂嗎

  3.美國mba留學費用統(tǒng)計與分析

  查找更多新鮮資訊>請點擊

       有問題?本站在線專家?guī)湍鉀Q! 


哈魯教育留學評估
你的姓名:
你的電話:
Q Q/郵箱:
您如何知道哈魯:

熱門專題
2018年錄取捷報榜 案例解析 留學申請“微”回答
?
附件下載

請輸入您要發(fā)送的郵箱地址:
      
全國統(tǒng)一報名熱線:400-6652-485
北京公司:北京市海淀區(qū)知春路6號錦秋國際大廈A座1012室
廣州公司:廣州天河區(qū)林和西路9號耀中廣場B座610-611室
珠海公司:珠海市吉大海濱南路47號光大國際貿易中心2909室
版權所有HelloEDU 哈魯教育 保留所有權利 粵ICP備14036377號-1